扎根现场,踏实作为——记结构车间结构工程师于富贵
在采访于富贵之前,笔者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两个问题:一名本科毕业生,为什么甘愿从基层铆工岗位干起?在众多高材生要平台、要待遇的今天,他心中的价值标准是什么?
当笔者和于富贵谈起这两个问题时,他却表现得很淡然,“我很庆幸自己能从基层做起,一线可以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,帮助自己快速积累工作经验,只要肯学,一个人可以很快成长起来。”
低起点和大空间
于富贵是曲阜师范大学化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,2008年应聘成为公司一名普通铆工,4年时间里,他干过铆工,做过划线测量,现在成长为结构车间一名结构工程师。
认识于富贵的人给他最多的一个评价,就是——踏实。话不多,骨子里透着一股沉稳,做事一板一眼,稳重有序,即使异动成工程师职位,他也依然习惯穿着蓝色的工作服,在场地上奔忙。“一线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汗水,但也会回馈我们更多的经验财富。”于富贵说,入职四年,这是他最深的工作体会。
2008年10月,于富贵进入当时的培训部学习铆工技能,正值公司生产高峰期,在建项目多、赶工压力大,为了分担现场建造压力,12月,于富贵就和其他学员一起,投入到导管架大片预制中。正值数九寒天,风大雪紧,大家却在结构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,顾不上吃饭,更忘了休息。“我想那是全体巨涛人都难忘的日子,也是对新员工一个最艰苦的历练。”于富贵说,经历过了便再无所谓苦,更不会再畏惧苦。
2009年初,于富贵被分配到结构车间综合小组,负责划线测量,这是个细致活儿,图纸要研究透,定型、定位尺寸准确,同时也是个体力活儿,赶上结构合拢、导管架立片等关键节点,各项工作耗时复杂,他和同事要从早上一直忙活到晚上十一二点,直至结构准确定位、点焊完毕。
2年多的划线测量工作不仅练就了于富贵快速准确的图纸识别能力,让他对水平仪、经纬仪、全站仪的使用驾轻就熟,更锻炼了他对项目建造的全局思考能力,“划线测量是对项目建造各项数据的准备把关,但是只有每个岗位都尽心履职、尽力准确,整个项目才能圆满达到业主规格书要求。”为了加强对项目各专业的把握,于富贵还经常向同事讨教焊接、组对方面的知识,“在干中学,在学中干,不断积累经验,就能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性。”
于富贵多面综合的专业素质、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逐渐得到了车间领导和同事的认可,“倡导建设学习型组织,为员工提供向上发展平台,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,也是组织持续更新发展的要求。”结构车间主任李国彦表示。
2011年12月,于富贵开始承担起部分工程师职责,协助队长进行生产管理,负责图纸发放升版、材料管理以及和相关部门沟通等工作,日常事务更加繁杂,得益于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,他很快进入了新角色。由于工作表现突出,他被公司评选为2011年度“先进工作者”。
工作上先行一步
2012年2月,于富贵参与M070项目建设,该项目涉及结构、电仪、舾装、混凝土等诸多专业,相互专业之间施工影响较大,图纸材料问题较多,质量要求非常严格。“项目建造难度加大,对我们整个组织以及个人的专业能力、责任意识是个更大的考验。”于富贵说。而他摸索出的工作经验就是,工作上先行一步,比别人多干一步。
M070项目作业人员比较多,作业位置分散,在具体分配工作任务时,为了能让大家及早确定自己的作业位置,及早动工,于富贵会提前在图纸上将每个人的作业位置标示清楚,再把图纸发放给大家,“对于不熟悉图纸的工人来说,他们要找到自己的作业位置,可能需要10多分钟,而我们花一两分钟的时间,就能帮他们标清楚。”于富贵说,主动改善自己的工作习惯,为其它岗位提供一些便利,可能会给整项工作开展带来很多方便。
M070-SBN3/SBN4螺栓达上万套,规格过百种,为了避免出现螺栓误用、错用,于富贵根据现场安装顺序,对结构所需的螺栓以及垫片的规格、数量进行了详细统计,再根据统计表格进行领料、发放。在现场安装时,于富贵会尽量留在现场把关,确保现场作业人员使用正确的螺栓及垫片。
在M070项目现场,有什么疑难问题,于富贵也是“点名率”最高的一个,因为他“百问不倒、百问不烦”,有问题反映给他,他从来不推脱,而且一看就明白,尽快给协调解决。也许,正是因为“揽活”多,于富贵日常的工作安排得很满,核验图纸,调取物料,和业主及QC沟通,统计剩余工作量,上报计划,一天时间里,能安静地待在办公室里的时间不超过几分钟。“有时候都晚上七八点了,我们夜班同事一个电话,又把他叫回了公司!”结构车间铆工班长孟凡沛说,这个小伙儿,干活很上心。
但是于富贵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,结构车间铆工队长刘加江算是他的半个“师傅”,在解决项目难题时经常叫上他,给他一些指点,“刘工一直在向大家宣贯一个理念:工作第一。”他觉得自己能真正践行这四个字,就不错了。